联系我们:400-839-2968

您的位置: 巨大网 > 问答 > 巨大裂孔性视膜脱离的发病原因是什么?

巨大裂孔性视膜脱离的发病原因是什么?

发布时间:2025-03-25 10:44:02
阅读:
精选回答NO.1
医生: 所属医院:
回答时间:2025-03-25 10:44:03

巨大裂孔性视膜脱离的发病原因是什么?

相关标签:巨大裂孔性视膜脱离病因

  (一)发病原因

  与视膜变性、外伤、遗传因素等有关。

  (二)发病机制

  原发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仍然不够明确,普遍认为其与玻璃体的退行性变化密切相关。在正常生理状态下,玻璃体可分为前后两部分,尽管没有明显的分界线。前部位于锯齿缘前后各2PD,呈现出3~4mm宽的环状附着区,称为基底部。在这一部位,玻璃体的胶原纤维延伸至视膜的内界膜上,形成了玻璃体与视膜及睫状上皮之间的紧密连接,这为巨大裂孔的形成奠定了组织学基础。特别是在近视,尤其是高度近视患者中,玻璃体会经历液化、纤维化,甚至发生后脱离,而脱离的后界恰好附着在基底部的后缘。当玻璃体收缩时,会牵引基底部后缘的视膜,导致出现灰白色的弧形皱褶。随着玻璃体的进一步收缩,病变区域的视膜可能会被撕裂,形成巨大裂孔。起初可能仅有几个不连续的小孔,随后会逐渐相连并融合成一个大孔。同时,睫状上皮也容易受到撕裂,常常伴随睫状上皮的脱离现象。

眼科

点评

看看其他人的评价(0)

优惠

更多>